颈椎病犯了,脖子疼!
现代人工作忙碌,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长期伏案工作、使用电脑,不注意颈椎保健,导致目前颈椎病发病率逐年升高。
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颈椎位于头部、胸部与上肢之间、又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比较小,但灵活性 、活动频率较高、负重较大的节段,由于承受各种负荷、劳损,甚至外伤,所以极易发生退变。长时间颈部处于一个姿势、伏案工作、操作电脑、低头看手机、高枕等易造成颈部肌肉劳损、颈椎退变。
患有颈椎疾病的病人较初的表现常常是颈肩部疼痛和手部麻木,有的表现为头晕,甚至走路不稳。日常生活中出现颈部后方疼痛的症状,则应警惕颈椎病的发生,是机体对疾病的预警信号,它想告诉你的其实是该让你的颈椎休息休息了。当只是存在颈肩部不适的时候,大多都是劳损导致的肌筋膜炎,若不在早期加以控制,会形成慢性疼痛,容易反复发作,留下“病根”。
颈椎病患者应做哪些检查?
特殊检查应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况而有不同的选择,主要是根据病人不同的病史和体检特点,再结合医生的判断。并不是越多越全越好,不同的特殊检查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就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颈椎病能作的辅助检查较多,临床上用得较多、较普及的是颈椎X线平片。颈椎X线平片在临床上有重要的意义,也是颈椎病诊断过程中较常规较基本的特殊检查措施。而且检查简单方便,价格便宜,易于为广大患者所接受。X线平片可以明确有无骨的破坏及颈椎的畸形,观察有无骨刺、椎间隙狭窄以及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等表现。更重要的是,X线平片是手术时定位所必不可少的依据。除了颈椎X线平片之外,尚有许多特殊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核磁共振(MRl)、CT、脊髓造影、体层摄影等,以及其他作为功能检测的肌电图、诱发电位、脑血流图等。临床上具体采用什么辅助检查,应根据病情需要,由专科医生来申请。
应当注意的是,许多病人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核磁共振及CT比X线平片技术更先进、更高级,因此也看得更清楚,可以完全取代X线平片检查。所以许多病人,尤其是跑了许多医院辗转求医的病人,来医院看病时,手里拿着一大堆核磁共振片及CT片,而惟独没有较基本的X线平片,这有点本末倒置了。
高枕真的无忧吗?
俗话说“高枕无忧”,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从医学角度上看,长期使用过高的枕头,容易诱发颈椎病。这是为什么呢?从侧面来看,正常人的颈椎并不是直的,而是存在向前凸出的生理曲度。枕头过高会使得颈椎过度前屈,颈椎后方的肌肉和韧带长期在此状态下易发生劳损,前方的间盘压力较大而造成间盘老化退变。长此以往,增生退变的结构对脊髓、神经、血管产生压迫,出现颈肩痛、上肢麻木、头晕或走路不稳等颈椎病症状。
枕头的长度一般以平卧时超过自己的肩宽10-16厘米为宜,高度通常以头颈部压下后与自己的拳头高度相等或略低为标准。对于习惯侧卧的人,枕头高度应以压缩后与自己的一侧肩膀高度一致为宜。因此,高枕并非无忧。无论是颈椎病患者还是健康人,睡眠时都不应该使用高枕,合理选用枕头保持颈椎的生理性前凸,从而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颈椎的保守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口服药物治疗
对于以颈肩部疼痛为主的患者可口服消炎镇痛药物,辅以肌松和营养神经药物。
2牵引法
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之间的相互平衡,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于生理曲线状态,从而使颈椎曲线不正的现象逐渐改变,但其疗效有限,仅适于轻症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牵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肿加重。
3理疗法
理疗法是物理疗法的简称。就是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如声、光、电、热、磁等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推拿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凭推拿医生的双手和简单器械在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达到治疗目的。但在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禁止推拿,否则会使神经根部炎症、水肿加重,疼痛加剧。脊髓型颈椎病也不建议使用此方法。
颈椎病患者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接受手术治疗?
古人云:“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手术是把双刃剑,患者在哪些情况下不能接受手术治疗呢?
1,颈椎病症状轻微,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者。
2,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已消失或有明显缓解者。
3,全身状况不佳,有严重代谢性疾病或主要脏器有明显器质性病变而不能耐受手术和麻醉者。
4,病情严重,病程超过2年,有严重四肢广泛性肌萎缩,或有完全性脊髓功能障碍,核磁共振显示脊髓已萎缩、出现空洞及软化灶,估计术后疗效不佳者。
5,有严重神经官能症者。
6,有精神病,术前、术中、术后不能积极配合治疗者。
地址:福州市六一北路171号 版权所有:福州中德骨科医院
急诊电话:0591-86251881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部分内容及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不做诊疗依据,详情以咨询在线医生为准!
网站备案号:闽ICP备16013431号-1
(闽-榕)医广【2024】第01-2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