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团队中,在一个集体里,一些个体由于个人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刻苦耐劳、脚踏实地等等的优秀品质,而在众多员工中表现卓越,成绩突出。
在脊柱这个大家庭也是一样。脊柱由25个椎体和23个椎间盘共同组成,自C2-S1各椎间均有椎间盘,C1-2间和骶尾骨间没有椎间盘。其中颈椎间盘6个,胸椎间盘12个,腰椎间盘有5个,大家各有分工,但也不乏一些椎间盘因为表现优秀而格外“突出”。
颈椎部分虽然活动度比较大,但由于承受的重量较小,并且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负重活动不需要颈椎的参与,因此颈椎间盘出问题的概率相对较小;而胸椎部分活动度较小,而且有肋骨的辅助,因此胸椎间盘出问题的概率更小;
但腰椎部分位于脊柱较低位,承受的重量较大,腰部的活动度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相对较大的,并且人体的大部分负重活动都需要借助腰部力量,所以腰椎间盘在整个脊柱这个大家庭里就是比较“突出”的。腰椎间盘分别是腰1-2,腰2-3,腰3-4,腰4-5和腰5骶1。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在前来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90%的患者都是腰4-5和腰5骶1椎间盘突出,而腰1-2、腰2-3、腰3-4突出的总和仅仅占10%的比例,同样是腰椎间盘,而腰4-5和腰5骶1这两个节段为何又如此“突出”呢?
结构特点:有责任、有担当
23个椎间盘和25个椎体共同组成了脊柱,担负着承受和传达重力的作用,越往低位,椎体越大,承受的重力越大,椎间盘接受的压力也越大。而腰4-5和腰5骶1椎间盘就位于脊柱的较低位,因此这两个椎间盘是整个脊柱23个椎间盘中承受压力 的两个部位!
但腰4-5和腰5骶1无怨无悔,因为在它们的心里,这样认为:人体把全部的重量托付给了我们,我们所有的椎间盘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还计较什么担子轻重呢?作为腰椎间盘的领军人物,腰4-5和腰5骶1足够包容,也足够优秀!
运动特点:业务技能扎实
除去肌肉因素外,脊柱本身有两种组成参与运动:椎间盘与后关节,相邻两个椎体及其间的椎间盘是一个活动节段。脊柱运动中,前屈较初的50度-60度发生在腰椎,而伸屈幅度 的节段在腰4-5,约20度,腰5骶1次之,再前屈就是骨盆的前倾了!
也就是说,在人体日常活动中腰部姿势的大部分任务是由业务和技术娴熟的腰4-5和腰5骶1完成的。作为腰椎间盘的领军人物,腰4-5和腰5骶1足够优秀!
神经根的走向特点:立足本位
脊神经根从硬膜囊发出经椎间孔穿出,与椎间孔的关系十分密切。上腰部椎间孔 ,往下渐小,而神经根是从上腰往下渐粗。腰5神经根和骶1神经根在硬膜外腔内要经过一狭长的沟槽—侧隐窝。侧隐窝指椎管向侧方延伸的狭窄间隙,主要发生在三叶形椎管,即下位两个腰椎处。
腰5和骶1神经根很粗,而通道相对狭窄,椎间孔较长,当其周围发生病变时,较其它神经根容易受到损害。当侧隐窝狭窄时,神经根周围保留间隙小,已接近受压状态时,持续劳累或一次突然外伤,就可使神经根及周围组织水肿,从而使压迫突然加重,出现神经根痛。
而腰4-5和腰5骶1面对如此自己特有的困难,没有推脱,而是立足本位,无怨无悔,谁又能说它们不是足够优秀呢?
脊柱韧带分布特点:先人后己
脊柱的各椎体由椎间盘及前后纵韧带相连接,神经弓由关节突关节、关节囊和黄韧带相连,此外还有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连接。各个关节和韧带协同作战,共同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和保护椎间盘。
1、前纵韧带
位于椎体前面,可防止脊柱过伸,限制纤维环前突,对椎间盘向后突出没有太大影响!
2、后纵韧带
呈上宽下窄,位于椎体后缘中线,在下腰段处两侧薄弱,髓核易从此突出即后外侧型。
3、黄韧带
位于椎管内,在脊柱上段厚0.2厘米,越往下越厚,腰段可达0.4-0.5厘米,黄韧带可因慢性劳损增厚达0.7-0.8厘米,从而导致椎管狭窄。
4、棘上韧带
是棘突上的连接韧带,腰4-5及腰5骶1间棘上韧带薄弱或缺如,弯腰时缺少保护,易造成棘间韧带劳损。
5、棘间韧带
位于相邻棘突间,分为中央和两侧部分。腰4-5和腰5骶1棘间因棘突发育不全或游离棘突而棘间韧带薄弱,或因棘上韧带缺如而缺少保护,在腰部活动度大时,可产生损伤或断裂。
6、横突间韧带
位于两横突之间,较上述韧带薄弱,腰椎横突间韧带为薄膜状,有腰神经穿过,韧带损伤或神经卡压时可产生腰痛!
总结一下,就是保护腰椎间盘的韧带在上位椎体比较宽厚结实,而在腰4-5及腰5骶1就相对薄弱甚至有些韧带是缺如的!其实换句话说,就是上位腰椎间盘的房子豪华结实,但腰4-5和腰5骶1的房子破败简陋,但是它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依然勇挑重担,能说它们不优秀?
综上所述,承受压力大、活动度大、神经根较粗而走行通道狭窄、周围韧带薄弱是导致腰4-5和腰5-骶1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因素!
地址:福州市六一北路171号 版权所有:福州中德骨科医院
急诊电话:0591-86251881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部分内容及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不做诊疗依据,详情以咨询在线医生为准!
网站备案号:闽ICP备16013431号-1
(闽-榕)医广【2024】第01-25-03号